Live Chat

2025年2月19日,中國A股市場迎來戲劇性轉折,機器人相關概念股集體飆升,多家企業股價觸及漲停板。此波行情的核心推力,源自螞蟻集團正式跨足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領域,宣佈投入人形機器人研發。這項戰略轉型不僅揭示金融科技巨頭進軍實體智能的野心,更催化市場對「AI+硬體整合」賽道的爆發性期待。

產業鏈全面點火 技術國產化成焦點

當日早盤,長盛軸承、漢威科技等機器人核心供應商股價迅速拉昇,新時達、雙林股份等企業更在開盤半小時內觸及漲停。細分領域觀察,掌握高精度傳感器、運動控制模組及精密製造技術的企業表現最為強勢,反映市場對本土技術突破的高度認可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波行情並非孤立事件——農曆年前,建設工業與五洲新春等個股已率先啟動,成為板塊上攻的先鋒部隊。

午後交易時段,螞蟻概念股異軍突起。據消息人士透露,上海螞蟻靈波科技近期密集招募具身智能系統工程師,證實集團正籌建人形機器人研發團隊。此舉標誌螞蟻從數字金融向實體智能的戰略擴張,其技術協同效應可能重塑產業鏈格局。正如《人形機器人產業白皮書》指出:「具身智能將驅動感知-決策-執行的閉環進化,這需要傳感器、控制算法與機械結構的深度整合。」

千億市場成形 中國領跑全球競賽

產業數據顯示驚人潛力: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27.6億人民幣,預計2030年將突破千億門檻。國際投行高盛更預測,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,540億美元。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揭露關鍵趨勢——在全球人形機器人價值鏈百強中,中國企業佔據36席,且56%相關企業總部位於中國。這與宇樹科技CEO王興興的觀察不謀而合:「AI驅動的技術迭代速度已超乎預期,2025年底前,人形機器人將實現量級突破。」

中國產業鏈現擁有超過3,000家企業,涵蓋從零部件製造到場景應用的完整生態。除螞蟻集團外,比亞迪啟動全球人才招募計劃,試圖在汽車製造外開闢第二成長曲線;華為、小米則透過算法研發強化競爭壁壘。行業分析師指出:「2025年將是降本增效的關鍵節點,軍事、工業與家庭服務領域的場景落地,可能觸發新一輪爆發。」

技術與成本的雙重博弈

儘管前景光明,產業仍面臨嚴峻挑戰。核心部件如靈巧機械手、高階傳感器的國產替代率僅達62%,算法優化更需海量數據支撐。現階段市場熱度雖反映資本預期,但多數企業仍處於研發投入期,實際盈利能力尚待驗證。業界人士坦言:「要實現商業閉環,需突破每台機器人15萬元的成本門檻,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創新。」

這場智能革命正改寫全球製造業版圖。隨著AI與實體機器的深度融合,具身智能不僅是技術競賽,更是重塑生產力的關鍵賽道。當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在此交匯,一場關於未來十年的產業變革已然揭幕。


在考慮股票、指數、外匯(外匯)和商品的交易及價格預測時,請記住,交易CFD涉及較高風險,可能導致資本損失。 過去的錶現不能作為未來結果的指示。此信息僅用於提供信息,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。

最新新聞

星期五, 21 二月 2025

Indices

日產汽車合併破局,特斯拉投資傳聞升溫,美國產能佈局受關注

星期五, 21 二月 2025

Indices

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受供應風險推動,美國原油庫存增加影響市場預期

星期五, 21 二月 2025

Indices

阿里巴巴集團:阿里巴巴股價飆升三年新高,阿里巴巴港股勁揚帶動中國科技股走強

星期五, 21 二月 2025

Indices

日圓匯率受通膨數據推升,美元兌日圓跌破150,美元走勢疲弱

Live Chat